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服务 > 学科竞赛 > 正文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作者:实践科 来源:实践科 发布时间:2022-11-03 点击量:

主办方: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中国英语外语教师协会(TEFL China)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校管理部门:教务处

校承办单位:外国语学院

举办年份:每年一次

赛事等级:A4

大赛网站:http://www.chinaneccs.cn/

【竞赛简介】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mpet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简称NECCS)是由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中国英语外语教师协会(TEFL China)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英语辅导报社、考试与评价杂志社承办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本竞赛是全国性大学英语学科竞赛,旨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推进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精神,配合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落实关于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与评价改革精神,促进大学各类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广大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鼓励大学阶段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推动全 国大学各阶段英语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此项竞赛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全面展示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又有助于学生夯实和扩展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推动全国大学各类英语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参赛项目】本竞赛内容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读、听、说、写、译五方面的技能,特别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各类考试的初赛和决赛赛题的命题将依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试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并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测试理论和命题技术、方法,既要参考现行各种大学英语主要教材,又不依据任何一种教材;既要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要有利于检测出参赛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本竞赛的初、决赛赛题注意信度和效度,内容上体现真实性、实用性、交流性和时代性。

本赛题既考查大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侧重考查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智力水平。本次竞赛将借鉴国内外英语测试新题型及测试方法,在保持题型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竞赛内容将进一步加强英语“双基”考查力度,并加强考查“能力”的取向,完善初、决赛听力测试和决赛口试,加大语篇层次上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同时将设计一些考查智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赛题,以增加赛题的区分度。

【参赛对象】本竞赛分ABCD四个类别,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A类考试适用于研究生参加; B类考试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 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 D类考试适用于体育类和艺术类的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本竞赛面向全国各高校各类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提倡“重在参与”的奧林匹克精神,坚持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

【竞赛形式】本竞赛在赛制上分为初赛、决赛及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本竞赛的三个阶段均在全国统一时间举行。初赛赛题包括笔答和听力两部分。初赛听力采取播放录音的形式。决赛分两种方式,各地可任选一种:第一种是只参加笔试(含听力),第二种是参加笔试(含听力)和口试。只参加笔试(含听力)的学生的决赛成绩满分为150;既参加笔试(含听力)又参加口试的学生的决赛成绩满分是200分,其中笔试分数为150(含听力),口试分数为50分。决赛赛题和口试方案、题目由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命制。各省级竞赛组委会选择是否统一参加口试, 并决定口试地点、时间、形式等具体事宜。

【奖项设置】本次竞赛五个类别均设四个国家奖励等级:特等奖、一等奖、 二 等奖和三等奖。1 二等奖和三等奖通过初赛产生,分别依据各参赛高校初赛人数的30‰和50‰评选。特等奖和一等奖通过决赛产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织机构根据决赛成绩确定。总获奖比例为参加初赛人数的86‰,特等奖获奖比例为1,一等奖获奖比例为5‰,二等奖获奖比例为30‰,三等奖获奖比例为50‰,参赛人数不足167人,但不低于100人的学校可以有一名学生参加决赛。计算时,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的原则评选。另设优秀组织奖,颁发给竞赛组织工作成绩突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各级竞赛组织单位和个人,评奖比例为1: 3,由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评选和颁奖。

其他奖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经全国竞赛组委员会同意,可根据各地参赛实际情况,设置适当比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级以及校级奖励,颁发获奖证书。各级竞赛组织单位还可以通过研究生免试、加学分、优先评优、优先评选奖学金、助学金、物质奖励等方式对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