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长信箱:jwc@hbut.edu.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信息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学信息

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作者:教务处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0-02-19 点击量:

1.“新时代高教40”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推进“四个回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2018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俗称“新时代高教40”等文件,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迫切要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新时代高教40”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四个回归”全面落实,初步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一批立德树人标杆学校,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点,引领带动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育人能力显著增强;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等学校质量督导评估制度更加完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对文、理、工、农、医、教等领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的具体安排,旨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在系列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0的基础上,通过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扩大各个计划的实施范围,增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力度,提升改革发展的质量内涵,探索出一套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3.“四新”引领高等教育未来

2018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1817号)。后来新工科逐渐扩容为“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工科与新医科、新农科交织交融、交互发展,新文科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注入新元素,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为新文科提出新命题新方法。

新工科。中国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新经济、新起点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概念。新工科又分为高校和社会两条线。对高校来说,新工科首先是指新兴工科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原来没有的专业,也是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最后实现更新的理念、更好的模式、更高的教育质量。对社会来说,新工科强调的重点则是新结构和新体系。新结构要与产业发展相匹配,既面向当前急需,又考虑未来发展。新体系是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即新工科既要服务于高校传统工科的教育升级,又要服务于社会中已经运行的新兴产业发展。

新医科。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提出了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开设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专业,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打造中国特色的“新医科”教育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

新农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新时代对高等农林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新农科”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更加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更加有效服务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更加有效保证人民群众营养健康,更加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培养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为打造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幸福中国作出历史性的新贡献,并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新文科。相对于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旨在培养超越现有专业局限与学科局限,专业素养高、学术能力精、综合实力强、有创造视野的新人才,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培养优秀的社会科学家。新文科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其一,战略性。新文科建设要服务国家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表达能力;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与人们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有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二,创新性。新文科建设要通过新的学科增长点,对传统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寻求我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新的突破,实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其三,融合性。新文科建设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等新兴领域。其四,发展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问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许多新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层出不穷,且问题解决并无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整、日臻完善。

4.两个“双万计划”对标一流本科教育

依据“新时代高教4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分别实施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打造新时代本科教育的“金专”与“金课”,全面夯实本科教育基础。

2019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提出主要任务是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2019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明确提出,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实施意见》同时发布了《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提出在高校培育建设基础上,从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门左右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

5.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621日)指出: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有人说,现在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应该扭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吴岩司长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相反,“水课”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

6.立德树人是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高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优化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而全面提升全省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出发点、立足点,积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思想水平、高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高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7.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全面加强课程和专业思政建设,强化每位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建设一批思政教育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8.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守“四个相统一”

“四有”好老师。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四个引路人。2016年第32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四个相统一。2016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